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密命(2 / 2)


金的皇族们,在战斗之际都是身先士卒,以白刃与敌方交战,这当然不是宋的皇族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他们可以少量的士兵击破大军,压倒四方的部族,不断地扩大势力。



尤其是太祖阿骨打的四男——宗弼,他的骁勇善战人尽皆知。在他的兄长宗望死后,兵权完全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由他负责统筹金兵的战略立案和战斗指挥。



宗弼当然是汉名,女真族之名为“UJYU”,本来女真族就没有文字,若以汉文拼音的话,写法为“刀刃”。从汉人看来,宗弼当然是侵略者,但说到他的神勇则不得不佩服。



“四太子名震敌方,但却为一英俊的男子。”这是梁红玉对子温说的话。四太子,也就是“第四个皇子”的意思。另外,他的兄长宗望本名为斡离不,人称“二太子”,也是位不输弟弟的勇将,又因他信仰佛教,所以又被称为“菩萨太子”,可惜,他很年轻就病死了。



宗弼最自豪的就是那支由三千骑兵所组成亲卫队,人称“铁塔兵”。



说到“四太子的铁塔兵”,可是会让对方胆战心惊,他们的一骑比得上宋兵十人。他们就像黑色的奔流:身穿黑甲胄、骑黑马、舞长枪,只要一过战场,留下的就只有敌人的尸体。



而在铁塔兵最前头的,就是四太子宗弼。他的爱马“奔龙”在《金史·宗弼传》中也是有记载的,是金国最好的名马。



“既然他这么强,应该一次也没失败过吗?”子温问道。梁红玉笑笑回答:



“别开玩笑了!四太子虽为英雄、铁塔兵虽然厉害,但在黄天荡之役让他们几乎全军覆没的,正是你的爹娘!”







时序进人十一月中,回到京城的子温终于见到了高宗。



“彦直吗?回来后的日子过得还好吗?”



“托您圣思!”子温低头回答。



“你目前还是独身吧?或是在离开临安府之间有了良缘呢?”



“不,为臣依然独身!”



由于当时的士大夫结婚多较迟,加上子温的双亲也算晚婚,所以即使已经二十八岁了,他也不以为意。而且,他们父子俩一直为秦桧所忌,也没有人会积极地提出婚约。



“是吗?那么你现在就没有家庭之累了!”高宗点头说道。看来,皇上并不是要替自己说媒,子温呆了一下,如果是皇帝说的媒,即使不喜欢大概也只有答应下来了。



“其实,到金国的密探回来了……”



自孙子兵法以来,汉民族的谍报战相当地长远,而积弱不振的宋之所以能和金兵长期抗战,也是因为谍报战长于金的缘故。在此时代稍后,金的要臣也曾对世宗说:



“虽然我们也派遣不少谍报者到宋国,但依然不能详知其内情;相对地,宋却能正确得知我方实情,这相当不利于我方,希望能提高谍报者的待遇,以增加竞争力。”



世宗点头苦笑。这位金国历史上的名君是否真有提高其待遇不得而知,但应该了解这个道理的。



全国的人口约有四千万人,其中七百万为女真族;三百万是契丹和渤海人,其他则全为汉族。宋的密探要潜入其中自非难事。



“如果一个国家会因间谍而灭亡,那也是无可奈何,朕只要能公平对待汉族,自然不会有私通宋国的人,这才是正道。”



也许有不少人会嘲笑世宗是“不知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实际上,世宗在位时,正是金帝国最安定充实的时候。而且,受他统治的汉人,甚至还将他和古代的圣王相提并论。



在官中,高宗正对着子温说明金国的情势:



“也许你也知道,全国在六年之前曾有过一场政变……”



“是的,微臣知道!”



在缔结和平条约的十三年间,宋朝一直是高宗皇帝在位,然而,金人那边却有帝位的交替。绍兴十二年,当时金的天子为照宗,七年后,皇族成员完颜亮即位,实际上,他的位置是通过弑熙宗得来的。



熙宗十七岁即位,他自幼接受中国文化熏陶,宗干、宗说、宗翰等,具文武才能的皇族为其辅佐。二十四岁时,与宋讲和成立,金成了支配中国大陆北半部的强大王朝。但是,好景不常,在一些贤能的皇族们陆续去逝、引退之后,熙宗就开始失去了节度。他本来就是聪明的人,推一的缺点就是喝醉酒会乱事,他还因此斩杀了一些皇族和大臣,最后,更因与皇后发生口角而将她处死。



这样的熙宗之所以还能安泰度日,主要是因为骁勇的四太子宗弼依然健在。宗弼是宋朝最为害怕的人,在与岳飞、韩世忠等死斗之际,还能一时占领杭州将高宗追赶至海上,其实力无可比拟。



由于宗弼深知建国时的艰难,因此他最憎恨族中的内乱,宗弼死后,熙宗顿失依靠,他在反感和敌意的包围网之中更为孤立,于是他的杀戮更深……



就在这时,完颜亮登场,他是熙宗的堂兄弟,官拜平章政事,也就是宰相的一员。他在审慎评断之后,领着一批同党以白刃杀人宫廷,把一手握着酒杯的熙宗追到一个房间之中。



“来人呀!武官!快来救朕呀!”



这大概是他最后的呐喊了。完颜亮在他身上砍了十几下,血和酒的气味满溢室中。



这一年是金皇统九年,宋绍兴十九年,也就是西元一一四九年。



熙宗当时三十一岁,向来以团结自夸的女真族,竟也出现了弑帝的惨剧。



完颜亮随后即位,他较熙宗更富中国文化素养,是个头脑敏锐、容姿端正的二十八岁青年。金国上下都对他有所期待,也就是说,大家希望他能够振兴外交和内政,成为金国从建国到安定的一个重大的转机。



然而,这分期待落空了……



“听说,目前的金国主乃是炀帝以来的暴君,性好杀人淫虐,除了杀害皇族一百五十人外,还将他们的妻女全部纳入后官……”高宗的声音充满了嫌恶。在汉文化中,同族的男女相通即是乱伦,如果像是奸淫兄长的妻子、或是和堂兄弟的妻子相通等,简直会被视为野兽般的行为。何况像完颜亮这样大规模实行的。



“朕并不知道金国主到底施行了怎么的暴政,不过,他杀了许多皇族和重臣是千真万确,从朕的立场来看,其实是额手称庆的。”



的确,将高宗的族人掳至北方的是金,而将初登帝位的他从大陆追赶至海上的也是金,甚至,在和谈后,还要这个贵为宋朝天子的人向他们称臣……这些全都是金军之害,现在看到他们起内哄,高宗当然要高兴了!



“不过,那个暴君的目标,恐怕依然还是南下,知道吗?彦直!”高宗的声音藏着深切的恐惧。



“陛下,您是说……金兵可能会毁约展开侵略吗?”子温的声音也提高了。



如果高宗的想法只是妄想就好了,但从完颜亮的行为来看,还是令人有些不安。对着高宗苍白的脸,子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和约,应也是金国所希望的才是,而且,微臣也不认为他们有片面毁约的理由。”



“还需要理由吗?对一个会弑君、残杀族人、奸淫妇女的暴君来说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



完颜亮在金国的恶形恶状也许有被误传或夸大之处,但他的行为确实是超乎理法许多。



“彦直呀!朕有事情要托付你……”



既是皇帝的请托,子温自然没有拒绝的空间,所以他还是继续听下去。



“必须要智勇兼备,而且是绝对信任的人,朕才会有这样的请托。彦直,希望你能成为朕的耳目潜入北方,探查完颜亮的想法……”







从高宗御前退出的子温,因想得入神而在曲折的长廊之中迷失了方向。



想到皇上所给予的密命,不但不能拒绝,而且安全什么的保证可说完全没有,若是不幸陷人金国手中,也只有沉默至死了!虽然死不足惧,但子温不希望做无谓的牺牲。



子温是韩家的长男,上有母亲,应以孝顺母亲及家庭祭祖为最优先才是,那么该怎么办呢?想着想着,子温觉得好像有一团人影向这边走来。



来人正是万俟离,他后头跟了十几个随从,子温看了赶紧躲到红色柱子后面。而一头白发的宰相则面无表情地从圆柱前面走过。



万俟离外表看起来和一般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不过,他却是十四年前无故逮捕岳飞、并拷问、杀害他的凶手,他是那种冤杀了别人却还可以淡然处之的人。这次,他回到宫廷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秦桧之子秦煌的地位,还将他的家族自临安府流放。



秦煌半泣着离开临安府,连看好戏的人都不由得觉得可怜。



子温的父母——韩世忠和梁红玉的时代,可说是英雄辈出的世代,宋与金的智者和骁将连云。相对地,为恶之人亦是成就非凡;送子温都不得不承认,秦桧是个将一国化为私物的重量级人物。



此外,万俟离最可恶的,就是拒绝恢复岳飞的名誉。岳飞在狱中被杀,其后继者养子岳云被以共犯的罪名义斩首,一族皆受流刑、财产没收。秦桧死后,一直有人向高宗皇帝提出恢复岳飞名誉的诉愿。



对高宗来说,杀害岳飞的全部责任都由秦桧所负,他也认为该恢复其名誉。岳飞的死和对其兄钦宗见死不救一样,都是他良心上的刺。但万俟离却不这么认为。他和高宗不一样,万俟离不能把全部的责任推给秦桧,因为当初下手的人是万俟离,而且谁都知道他还是积极地残害他的人。如果要恢复岳飞名誉的话,势必会追及他的责任,因此他对此表示异议:



“岳飞的名誉岂是可以如此轻易恢复的?此人一向反对与金的和平,若现在恢复他的名誉,金国会做何感想?莫过于怀疑本朝弃和平政策而去,也许会导致出兵相对的状况呢!”



高宗听了之后,眉头又皱了起来,再没有比搬出“金国会怎么想?”的论法来和高宗唱反调更有用的了!秦桧这样,万俟离也依样画葫芦。对高宗来说,只要是会刺激到金国的事,都是他最不想见的。



于是,恢复案就这样石沉大海。



这也是万俟离在任内的最后“业绩”,之后,他就以无为之治当藉口,占着那个位置一直到老死。关于对他杀害岳飞的审判问罪,全都是他死后的事了!



在万俟离一行人离开之后,子温吐了一口气。本来他是没必要躲避的,但如果被这个老狐狸套出天子的密命,那就不妙了。再怎么说,万俟离是不会把子温的命放在眼里的。



当子温要往与万俟离相反的方向离去时,他才想到此处尽是他未曾见过的风景,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后,忽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在左前方,有一名穿着官服的人,他大概比子温大五、六岁,一样是身材高挺、相貌堂堂,子温询问了他的名号。



“姓虞,名允文,字彬甫。”



“哦,原来是虞彬甫大人!”子温睁大眼睛。这是两年前科举合格的新进官人,曾至四川赴任,是“抗金名将”吴磷的秘书官。而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曾经对高宗上疏:



“秦桧,盗权十有八年,桧死,权归陛下。”言明了秦桧生前高宗无权的事实。读了此文后,高宗对作者感到兴趣,所以把他从四川调回来担任秘书丞,也就是宫廷书记官的工作。虞允文虽然是文官,但他却在军事上向高宗提出不少对金的防卫建言。



“子温,其实向陛下进言派你到金国的人,就是我。”



看着虞允文,子温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