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九十六章 坦克战(1 / 2)

第四百九十六章 坦克战

:.

---------..

猎虎自行反坦克炮,是二战时期德国装备的一种反坦克自行火炮,从1944年后期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在东线和西线的战事中都有使用,同时猎虎式自行反坦克炮也是二战时期投入使用的最重的装甲战斗车辆。

在历史上随着三号突击炮做为反坦克自行火炮的成功,纳粹德国的军事领导层决定利用现有的装甲战斗车辆的的底盘做为反坦克自行火炮的的底盘。猎虎式使用固定炮塔结构,这样相比使用同样底盘的可转动炮塔结构,猎虎式能装备更大口径的火炮,固定炮塔结构也能减少制造周期和成本,因为装配固定炮塔所需要的复杂机械机构会更少一些。

1942年初,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下达了一个用128mm口径火炮装备自行装甲底盘的需求。1942年5月18日,元希特勒要求128mm火炮应该优先装备用做反坦克作战而不是用来支援步兵。射击试验显示128mm口径火炮拥有不错的射击命中率,与此同时,相对较小口径的88mm和1o5mm口径火炮也被用来测试。

1943年,统帅部决定用128mm口径火炮来搭配豹式或是虎式坦克底盘,可是木质模型的结果证明,豹式坦克的底盘并不适合。1943年1o月2o日,另一个木质模型装配在一辆虎王坦克的底盘上,并且在东普鲁士。元的面前进行展示。随后,两辆原型车设计完成,一辆是装备8个负重轮的波尔舍悬挂的版本,另一辆是装备9个交错负重轮的亨舍尔悬挂的版本。1944年2月。使用虎王底盘的产品出厂,开始的时候,被命名为猎豹vi型,后来命名为猎虎。猎虎式反坦克歼击车的正式国防军装备编号是sd.kfz.186。

同猎豹式反坦克歼击车出自于豹式坦克一样,猎虎的设计也是源自于坦克。猎虎有一个加长的虎王底盘,与之相连的是一个方形的固定炮塔。这样的配置效果是使猎虎装备厚重的防护装甲和一门能击穿二战时期任何坦克的128mmpak44155火炮。

猎虎的炮塔正面防护装甲厚度达到25omm,车体的正面装甲厚度也达到15omm。主炮的射界只有1o度,这使得猎虎在必要时不得不转动车体来瞄准目标射击。

由于过于夸张的车重和明显马力不足的动机。猎虎也存在许多的机械和技术上的问题。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猎虎常常抛锚。根据已知的纪录,没有任何一型盟军的火炮可以击穿猎虎的正面装甲。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猎虎都是因为机械故障和缺乏燃料而被丢弃的。而并不是由于来自敌方的攻击。

另一方面,猎虎装备的128mmpak44155火炮,原本是给史上最重的鼠式坦克装备的。不过很多人都清楚,哪怕是在战争结束后,鼠式都没有一辆能够投入战场。甚至没有一辆实体坦克能够面世…

这个时代的德国,如果没有严光出现的话,或许会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继续展。

一战的战败,战败后的崛起。二战的横扫欧洲,一路推进到莫斯科。而后被俄国人逆推到柏林,并且最终以希特勒的自杀告终。

但是正是由于严光的出现。使得德国的历史出现了一些改变。

比如说德国最大的敌人俄国,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的强。

在比如由于严光的刺激,使得不少的新玩意要比原来的历史出现的更早。

比如说虎式,比如说虎王,比如说猎虎…

会诞生虎式、虎王和猎虎,是因为在中德交流时期,中国装备的新型坦克对德国,尤其是希特勒造成的刺激。

希特勒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再加上他本人对坦克的兴趣,使得他根本不能容忍有其他国家在坦克这方面比德国更强。

于是在希特勒当政的这段时期,一款款的新式坦克被制造了出来。

本来对德国人来说,在42年的时候或许最重也就是个虎式、虎王什么的,可是由于在亚洲战场上暴露出来的zt4o和zt41等坦克,于是专门用于对付他们的虎王和猎虎也出现了。

尤其是猎虎…

虽然猎虎的128mm炮的倍径只有55,但是依然能够较为轻易的击穿zt41高达2oo毫米的正面装甲。

反观zt41,虽然装备的是1o5mm168型的火炮,但哪怕是在使用钨芯弹的情况下,想要击穿猎虎正面高达25omm的正面装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虽然德国人制造出了像猎虎、虎王这样的坦克,但是时间毕竟尚短,产量也没能上的去。再加上虽然在和中国的工程师们进行过交流后,德国工程师比往常更加注重简化上的问题,使得坦克的生产成本和工时等比历史上的同型坦克要强出许多,但是在可靠性方面依然有着很大的问题。

再加上要从距离较远的战场上奔驰而来,不少的坦克和反坦克车都因故障抛锚而不得不停留在原地,所以抵达战场的德国坦克并不是很多,其中更是有相当一部分只是豹式一类的坦克…

至于国防军为什么没有装备像猎虎这样的自行反坦克火炮?

在拥有了庞大的空军和6军后,国防军更加倾向于主动进攻,因此虽然总装备部那边也展了几款性能还算不错的反坦克突击车,但是最终却都没有被6军看上眼。

和那些反坦克突击车相比。6军还是更喜欢像zt4o和zt41这样的坦克。

至于如何解决对方的坦克?在6军的将领们看来,只要己方的坦克永远强于对方的,这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而目前很明显的是,中国在装甲力量上的技术要明显强于世界各国。哪怕是如德国或俄国这样的坦克强国,也需要屈居于中国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展防御明显强过进攻的坦克歼击车了。

坦克歼击车的出现,也是有他的原因的。

二战期间,坦克装甲车辆的展突飞猛进,坦克的重量从二战前的1o吨左右迅提高到了3o吨,一些重型坦克还达到4o吨、5o吨甚至是6o吨以上。火炮口径也从二战前主流的37毫米迅升格为75毫米、76毫米、85毫米、88毫米、122毫米等,坦克的防护和火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样一来。一个尖锐的问题就产生了。要对付越来越难以穿透的敌坦克装甲,就需要更大威力的火炮,敌坦克的装甲厚度也会水涨船高变得更厚,又对火炮的威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此“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坦克的全重迅上升,几乎过了动力系统能承受的极限,从而影响到了坦克的机动性能。许多国家的装甲部队都在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难题。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手,如何使装甲车辆在火力上尽快压倒对手。而又不因为火力的提升造成装甲车辆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人员都绞尽脑汁。有一些设计者虽然知道这是个技术瓶颈,但是仍然试图硬闯蛮干,一味提高装甲厚度和火炮威力。结果设计出了类似“虎王”这样火力、防护群但机动能力极其薄弱的重型坦克,这条蛮干道路的极端便是疯狂的“鼠”式重型坦克。这个18o吨的大家伙如何送上前线都是个头痛的难题――――――不过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前线会自动朝它靠拢的)。

实践证明。在技术水平没有大的突破之前,硬闯蛮干决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另一些设计者就比较灵活,他们的思路是尽一切可能把大口径火炮安装在可移动的底盘上,在己方更强大坦克问世之前先担负起摧毁敌方先进坦克的任务。于是一种新的战车问世了,这就是坦克歼击车。

在二战中,各国的坦克歼击车大多利用现成坦克底盘改装,多采用无炮塔设计以安装更强大的火炮,专门用于猎杀敌方坦克。这种剑走偏锋的“奇兵”思路一度非常流行。但是随着战后主战坦克的出现和展,装甲战斗车辆设计的主流又重新回到了追求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平衡展的路子上,坦克歼击车的展与如火如荼展中的主战坦克相比,就好像是个被晾在一边的丑小鸭,以至于长期被人们淡忘和忽视。

这也是为什么严光明知道坦克歼击车在二战时期极为辉煌,但是在6军的将领们都对这种装备表示摒弃后,却并没有过多坚持的原因。

此时的国防军,重型坦克有zt41型坦克,机动性较高的也有中型的zt4o坦克,再加上强有力的空中支持,眼下的国防军又是进攻的一方,的确不是很需要所谓的坦克歼击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