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节(1 / 2)





  “不然你走了,我这个餐厅,真的就运作不开了,一天都不能缺人的。”

  “到时候人来了,我工资立马就给你结了。”

  马永红答应了,她回去问问,其实这样的活儿,没有愿意干,可是你到这边来,人生地不熟的,这就是能找到的吃饱饭的活儿了。

  她让张向东打听着,巧了,有的工友就答应下来了,工友姓李。

  “巧了,我寻思着家里孩子也大了,不用人看着,接了孩子妈到这边来,多少找个活儿干,不比在家里种地强呢。”

  马永红想着提一句,“活儿累,老板娘不是好说话的人。”

  姓李的工友就笑了笑,叹口气,“这找个活儿,哪里有容易的,活儿累点就累点,多少是个工作,有个活儿先干着,等着后面慢慢看看。”

  这事儿就定下来了,等着有别的工友回去探亲的时候,就带着姓李的工友家里的老婆来了。

  马永红拿到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她原本想着买个手机用的,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打电话也方便。

  只是没舍得买新的,去买个个二手的,剩下的钱,她盘算着买了桌子椅子,还要买菜,舍不得花了。

  房子是就近租的,离着住的地方很近,离着码头也进,就是有点儿别扭。

  不到二十平的房子,放着四张长桌子,也能做二十个人,靠着东边墙的是各种蔬菜,然后靠着南墙的地方,放着两口锅,实在是挤得不行。

  张向东跟二舅,都提前跟人打好招呼了,呼啦啦的一群人,都穿着黄马甲就来了,头上戴着安全帽的,身上都是汗衫湿透了,干苦力活儿的,无论是春夏秋冬,总是汗津津的,没有轻快的时候。

  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等着吃完了,二姑也来了,她来这边找了个活儿,给人家当钟点工,每天中午时候去给人家做好饭,然后打扫卫生。

  跟二姑夫两口子,很是节省了,毕竟带着个孩子,不然那也可以租房子住,可是二姑夫这人有很多想法的,不肯轻易花钱的人,儿子也接过来了,以后上学长大了,钱都不够用的。

  二姑夫想着以后给孩子安顿到上海了,那就要给孩子买一个上海户口,一个上海户口,现在是明码标价的找关系,一口价,二十万。

  二姑夫十七岁出来打拼,在码头上扛大包,很有些见识的,觉得也就是紧着这几年能买户口了,不然外来人口呼啦啦的来,要想买都没得买,因此一直在攒钱。

  他想的,是马永红跟张向东压根不去想的事儿,想了也是白想,二十万啊,根本没得钱。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抱着在这里赚钱的心思,然后使劲的攒钱,最后还是要回到老家里去的。

  二姑给主家做好了饭,打扫了卫生,就来帮着马永红收拾,“来吃饭的人多不多啊?”

  马永红笑着蹲在那里洗碗,“还行,来吃饭的,我估摸着得二十个。”

  二姑就笑了笑,抱起来一摞盘子,“那就行,有人来吃饭,那就能赚钱,最起码你们的开销就不是问题了。”

  “是呢,这边菜贵。”

  马永红平时连西红柿都不舍得吃,更不用说什么水果,她不吃的,很想吃的时候,就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顺便买几个西红柿。

  这边的工友一日三餐都是在这里,早上起来的时候,得半夜里就起来忙着,她得起来熬粥,还要去烙饼,还得去包水饺儿。

  二姑不愁干活的人儿,她也细致,就是没什么主见,她来了这边就是靠着丈夫,又疼儿子,因此很会照顾人。

  平时出去干活儿,在家里的时候就照顾儿子,要吃什么喝什么,没有不满足的,她擦了擦手,就对着马永红说,“昨晚上你姐夫半夜里才回来,喝的啊,烂泥一样的。”

  “应酬多,没办法。”

  二姑就是提一句,又去说儿子,“晚上要喝大米,我就去做了大米粥,结果都快做出来了,又不吃了,要喝小米,差点把我气死了。”

  惯孩子,对着儿子没办法,孩子说什么,就没有不答应的,在老家的时候就这样,因此慢慢都知道,大山表哥脾气执拗的很,做饭要是不想吃的,一口都不会吃的。

  夏天的时候回老家一趟看他奶奶,人家当奶奶的,看着大孙子当然是很喜欢了,要吃什么,喜欢吃什么,提前就买好了,伺候的跟小皇帝一样。

  结果到了张老二家里这边住两天,这老太太的确是个狠人,她自己吃什么就给外甥大山吃什么。

  中午来的时候,就做了吊瓜馅儿的饼,正好是大丰收的时候,吊瓜大家吃不了,就去做馅饼吃,慢慢也不吃这个东西。

  慢慢姥姥在街上凉快,就听着张老二家里的在那里说,“脾气大,我不惯着他,爱吃不吃,不吃就饿着,二女儿脾气好,给惯坏了。”

  慢慢姥姥不爱听这个,听了一会儿就回去了,正好卖豆腐的邻家给她送菜吃,“婶子,我去地里摘了豆角,吃不了,给你送来。”

  姥姥答应的很痛快,拿了板凳出来做,“在院子里吧,凉快一些。”

  两个人就坐在院子里凉快会儿,姥姥没忍住,就说了,“你说外甥从上海回来的,总归一年才回来这么几天啊,到这里来,不说是给孩子做点儿喜欢的吃,就那样别扭着。”

  卖豆腐的许娘娘就笑了,她人好,也爽朗的很,在这边的人没有不爽朗的,不然过不下去这样的日子。

  她家里三个孩子,养起来格外的难,因此平日里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的卖豆腐。

  姥姥是气不过,觉得孩子来一趟,她推心置腹的想,要是她外甥这么大老远的来了,就住这么一两天的,她绝对舍不得给孩子饿肚子。

  其实就是不想伺候孩子,不想给孩子做点儿想吃的,张老二家里的才找了借口,说是不惯着孩子,给孩子纠正一下性格。

  其实说白了,就是不心疼,要是青青的话,赶着饭点儿来的,饿了一下午肚子了,她就不信张老二家里的能坐得住,就让孩子不吃午饭饿一下午。

  要给孩子纠正性格,也不是这样子做的,人家妈拿着当宝贝,到了奶奶那边也是伺候着,结果到了你这里,就跟草一样的了。

  徐娘娘就笑,看着慢慢正好放学了,“她啊,对谁都是一样的,你看对着慢慢不也是这样,就对着青青好,那是她自己养大的不一样。”

  慢慢姥姥就看不上这个,她气不过这样的,见不得人家对着孩子不好,“我就不这样,孩子都一样,哪个来了说是要吃什么,我都给做。”

  “就是啊,她怎么这么笑人呢,不是说来待两天就回上海了?”

  姥姥就点点头,想着给马永红带点东西去,可是又想着路途遥远,不好麻烦人家给带过去。

  吃饭的时候,一边给慢慢夹菜吃,见她吃的香,姥姥总是笑,喜欢孩子吃饭多。

  又把话儿说了一遍,“也不知道你大山哥吃了没有,不吃可不行,两顿不吃了,晚上饿的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