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节(1 / 2)





  幸而胡卓方才的答案给了她指引,倘若她弄不清孰是孰非,那么就遵从本心,什么也不做吧。都说知道的秘密越多,人只会活得越痛苦,林若秋情愿永远无知无识下去。

  难得糊涂,才最痛快。

  也许黄松年知道的比她想象中还要多些,可他却选择了和她一样的做法——的确是宫里难得的聪明人,林若秋决定向他多多学习才是。

  数日之后,黄松年果然上报,道宋皇后今夏精神颇有好转,比起去岁健朗了不少。楚镇暂缓废后的打算,那么皇后的颜面还是要给的,因循例遣人去椒房殿问了问,原以为宋氏性子冷淡,必不会参与这份热闹,可谁知魏安回报,说皇后欣然答应,很愿意陪同去往行宫,这便命人收拾启程。

  楚镇来琼华殿告诉林若秋此事,神色颇为狐疑,“朕让魏安说了,若她身子孱弱,实在不宜出门,那么不去也使得。”

  往年宋氏也是这么答应的,今年却一反常态,无怪乎皇帝起疑。

  林若秋自己心虚,只得弱弱的垂下头道:“许是皇后娘娘在宫中待得腻味,想出去透个新鲜吧。”

  若她在同一个地方待上七八年,寸步也不出宫门,的确闷得难受。

  “她要去,朕自然也不能拦着。只是朕原想着这回跟你在行宫好好作耍,骤然多了个人,难免有些心烦。”楚镇摩挲着她的颈子叹道,语气不无遗憾。

  林若秋心道宋氏也很烦你呢,若非实在找不到借口出宫,她也不会挑在这时候。

  不过皇帝这样直抒胸臆,林若秋听了还是很高兴的,她也想好好跟楚镇过二人世界,但就算没有宋皇后,两人也不可能清闲下来——那两个小魔头也得捎上。

  想起儿女们,林若秋便来了兴致,命人将婳婳抱进来,喜孜孜的道:“陛下您瞧瞧,公主如今会叫人了呢。”

  其实是在她有意引导下,景婳才能含糊念出几个字,只是以她眼下口齿不清的状态,想咬准那几个音实在太难。让她喊母妃,说出来却是“吾灰”。让她唤父皇,一出口倒成了“唔汪”,跟小狗叫一般。

  楚镇听了半天,含笑道:“嗯,是挺聪明。”

  他瞅着林若秋一脸的欢心喜悦之色,实在不忍打消对方的积极性。这么几个不连贯的音节就让她高兴得什么似的,从前他满嘴的情话也没见她动容分毫。

  这么一想,皇帝心内的醋意便蒸腾起来,让乳母将公主抱出去,却一手搂着林若秋的腰倒在帐中,声音微冷的道:“对着婳婳你就满脸的笑,先前朕对你念了许多的诗,也不见你称赞半句。”

  林若秋没想到他还清楚记得这茬,且在过去这么久之后还算起账来,登时觉得十分冤枉:她明明很给皇帝面子,哪怕皇帝说的情话再土,她都会适当的表现出娇羞之意——天底下没有比她更善解人意的妃子了吧?

  楚镇冷哼一声,“少来,一个人是真心还是假意,朕岂会看不出?你当时假惺惺的恭维朕的诗才,眼里却不尽不实,你说朕该不该罚你?”

  这一点被他说中了,林若秋没什么可反驳的,可她的表现也是情理之中吧:从小到大背了那么多古诗文,她的审美趣味早就被提高了,皇帝自己做的诗虽然词句畅通,比起名家名作还差得远——当然,她并不会因此而看轻楚镇,他天生就该是一个政客,而非文人,术业有专攻嘛。

  既然她的举动情有可原,那皇帝专程找她算账就纯属小心眼。林若秋尝试挣脱他的禁锢,无奈那两只手臂紧紧箍着,比蟹钳还厉害,她怎么也动弹不得。

  林若秋只得放弃抵抗,认命地道:“陛下要怎么罚,臣妾悉听尊便就是。”

  当然是不讲理的,可他是皇帝,想怎么不讲理都成。林若秋只得受着。

  她原以为照皇帝那古怪的心思,总得让自己受点罪才成,可谁知等来的并没有狂风骤雨般的动作,而是唇上一点温热的触感。

  楚镇在上头轻轻啄了下,温声道:“这趟去行宫未必能得清闲,朕便想着在宫中时跟你多亲近亲近,不知你可介意。”

  他虽不知宋氏的意图是什么,可有皇后在,楚镇自当为林若秋的名声考虑——爱是克制,若两人仍厮缠不放,那林若秋在言官那头的风评肯定就不太好听了,他总得顾及到这些。

  林若秋心头一暖,总以为皇帝太过恣意而为,如今看来,分明是个共情能力很高的人。比起楚镇不管不顾的因她而废后,她更愿意他徐徐图之,看来皇帝已听取了她的意见,并且尝试从她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

  这便令她很知足了。

  林若秋抱着他健壮的颈子,柔声道:“臣妾明白。”

  她本来也没打算做妲己褒姒一流的人物,成日家酒池肉林地快活。如果可能的话,她更愿意与楚镇做一对平凡的夫妻,窗下画眉,老来弄孙——目标很遥远,但不试试怎么知道?

  楚镇莞尔,在她眼角复亲了亲,这才松开缚着她的两只胳膊,起身下床。

  林若秋诧道:“陛下往哪儿去?”

  等她看到楚镇再度拿出银托子和缅铃时,她便彻底无语了,说好的克制呢?

  楚镇欣然道:“等到了行宫,朕再与你做一对明君贤妃,如今还不到时候。”

  敢情他想趁这几天将以后的份补足,这人的算盘打得真精,半点也不肯吃亏的。

  林若秋怀疑他又从黄松年那里讨了些不该吃的东西,没道理春天过去了,人还能继续发春的。

  =

  宋皇后一并启程的事就这么决定了,众人虽有些诧异,倒也不十分震惊,如赵贤妃等人则暗暗高兴:尊卑有别,有皇后这尊大佛压着,看那个林若秋还如何嚣张得起来。

  林若秋可无暇理会这些,比起上次轻轻松松随皇帝出宫,这趟她要操心的事就太多了,除了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宫中的事务她也须交接好:不着急的可以先放一放,剩下地则斟酌一番,带去行宫办理。

  亦即是说,她在宫里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不再是皇帝身边的一个无名小卒,而成了类似于部门经理的人物。林若秋想到此处便不禁嗟叹,如果可以,她更愿意当无名小卒哩。

  第99章 猪队友

  甚至于她在人员名单上也有部分决定权, 当然得先请示皇帝。琼华殿的乳母下人不消说,自然是得带去的, 否则两个孩子她可照应不过来;除此之外, 便是宫里的各位娘娘主子了。

  魏太后上次十分积极,这回却一反常态地意兴阑珊,皇帝象征性地邀请过,也被魏太后给拒了,宁愿留在宫中消夏。林若秋情知母子间的隔阂依然存在,可对她来说并不算坏。魏太后不来, 她自然更加省心,免得再闹出温岚那回的事来——想到此处, 林若秋眉头一皱,决定提醒皇帝加强行宫周遭的戒备, 省得让永安大长公主有机可乘。

  因李家在京中正处于炙手可热的阶段,林若秋便也问过李蔷的意思,她原以为似李蔷这样的自尊自傲, 又素以容貌为耻, 必定不愿出去见人, 可谁知李蔷却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令林若秋十分纳闷, 起先以为她是待惯了北狄,受不了京中酷热,才想到行宫舒坦舒坦, 可李蔷并不似贪图享受之人, 再与宋皇后的异状联系起来, 林若秋心头的猜测便渐渐明晰:毫无疑问,这两人已搭上线。

  她自然没有拦阻,甚至隐隐期盼宋氏的计划能够成功:倘若她真想逃出这块藩篱,总得让她试一试。

  可林若秋在这件事里头何尝没有私心?尽管当着皇帝的面百般撇清,可她心里明白,自己对那张凤座其实是有几分妄想的,谁不想一朝成为人上人,谁不想为自己的儿女寻一个好出身?林若秋也想,可她更畏惧人言,宠妾而灭妻,不仅是对皇帝的苛责,亦是对她的指控,她不愿背负这样的罪名。

  若宋皇后自己舍弃这副高位,事情便能圆满干净的解决,林若秋也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她清楚自己有点又当又立的迹象,可人生在世,有哪个是能随心所欲而为的?宋皇后当初不也是为人言所缚,才不敢舍弃一切来抗旨么。

  或许她也得活到宋皇后这个年岁,才能真正胆大起来。

  既然邀了李蔷,林若秋也顺便邀请安然——反正人都这样多了,再多一个也没什么吧,林若秋近乎破罐子破摔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