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八章





  看着右贤王离开,赵学走回了雁门郡城里,心想这件事情总算是干成了。刚刚回到住着的地方,赵学就看到李牧板着脸。

  “怎么了李大将军,怎么成了这副模样了。”赵学知道李牧的脾气,他认为这帮匈奴人就应该彻底杀干净才对,省得他们一天到晚来中原捣乱。而且这一个想法也是赵国和燕国所有人的想法。

  赵学明白,民族情绪一时间是无法调和的,而古人自然不知道单单杀光匈奴人是不行的。在这块草原上,可以说是游牧民族的天堂,只要有草有水就可以养牛养羊,所以就算是把匈奴杀干净了也只是杀掉一些人而已,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因为就算是匈奴走了,日后还是会有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等游牧民族,他们对中原的危害同匈奴基本上是相当甚至于更深,所以解决游牧民族的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杀戮,而是杀抚并用,既不能让他们太过于强大,也不能杀干净了让中原人忘记了这边还有一个危害。

  这就是赵学的想法,也是当下最为科学的方法,因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战国时期,将草原纳入自己的管理版图还是有些不切实际的,所以必须要用这样的方法。

  中原人在中原有土地可以种地,而草原人则不可以种地,所以让中原人去草原生活的话用不了几十年他们也会变成异族的,更何况也没有中原人脑子秀逗准备去草原上生活去,天天喝风吃沙的日子谁受得了。

  “算了,公子,我知道我说不过你,不过既然如此,我也就听你的了。”李牧还是有些愤愤,他总以为自己那套理论非常正确,但是也只能保证一时的平安。可是赵学的办法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的问题,使得中华在日后不必再沦为异族的统治地。

  以前赵学已经对李牧说过类似的观点了,但是要让他从根本上来理解这些问题也是异常艰巨,只因为赵学是公子,又因为赵学之前在邯郸打过胜仗,所以李牧对赵学的观点不敢反驳罢了,若是换了别人,估计李牧早就一刀上去将对方给劈死了。

  跟古代人,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讲民族问题无疑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果赵学穿越到五胡乱华时期的话,他敢说这种观点估计他早就死在外面了。

  “李将军,早晚你会理解的。”赵学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

  “好吧,就算是公子您说的都正确,但是我们与匈奴早晚也会有一场决战,不是吗?这种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李牧果然跟史书上写的一样,却匈奴七百余里。仅凭着他的军事素养他就知道赵国与匈奴早晚得有一场决战,如果赵学不来的话,将会有他带领赵国兵士杀得匈奴后退七百里。

  “打是一定会打的,但是打之前,我们总要分化一下敌人的力量,难道你想连右贤王、大单于他们一起打吗?这样的话,我们赵国会扛不住的。”赵学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李牧的思想在后世看来是比较愤青的,所以他对匈奴就是一个字,打。打好说,却并不是那么好做,如果说单单对付一个匈奴的话肯定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将匈奴都杀干净了之后赵国的国力也就空虚了。自从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赵国国力衰退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假若因为打了匈奴而使得赵国国力再一次衰退,那么秦国必然会再来一次长平之战或是邯郸之战,到了那个时候,赵国就不必再存在下去了,而李牧所打下来的匈奴也只能为秦国作嫁衣裳,这是一件很不可取的事情。

  “我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是说,你想要引出右贤王跟大单于的矛盾?”李牧终于想到了阴谋诡计上边,在军事战斗上他或许比赵学要强一些,但是若论阴谋诡计,赵学则是更胜他一筹。

  “对!”右贤王与大单于虽然在名义上是从属关系,但是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地盘、人口以及牛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国家,但根本上是两个部落而已。

  赵学所了解的这些李牧又何尝不了解,但是李牧并没有把事情往这个方面上想,所以他一时间倒是没有想到还可以如此来分化匈奴的力量。

  “如此说来,今天右贤王跟我们谈判讲和的事情,你会添油加醋之后让大单于知道?”李牧的脑子终于开始往阴谋诡计这条路上靠拢,还没等赵学说出来他就已经清楚赵学之后想要做什么事情了。

  “没错,右贤王现在跟我们关系很好,而且我们也可以让右贤王来中原贸易,这样一来他部落里所属的匈奴人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了,还有你可以从右贤王这里来征兵,匈奴人的战斗经验以及体格比赵人要强,这就是我们可利用的地方。”赵学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

  “当大单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定会非常生气,甚至会跟右贤王决裂,所以那个时候大单于就会跟右贤王开战,对不对。”李牧已经开始自觉脑补许多情节了,跟匈奴人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他自然会明白匈奴人平时有什么样的想法。

  “当然,大单于是匈奴的首领,他怎么可能容忍自己的手下做这种事情呢,尽管也只是名义的手下而已。到时候他一定会惩罚右贤王,可是右贤王又岂是好惹的,双方的矛盾加剧之后必然会水火不容。不过,他们打不打得起来我就没办法说了,或许右贤王不想跟大单于打,那么他就会将自己部落迁入到内地来。”赵学说了一下未来右贤王的想法,赵学跟右贤王见面的次数也不算多,他竟然都能猜到右贤王会怎么做了。

  “我明白了公子,当真是一条好计策,如果右贤王跟大单于开打,那么他们匈奴就会自己损耗实力,如果右贤王不打而将部落迁徙到中原来,那么我们就更可以获得更多的匈奴士兵,我们的骑兵力量一定会更加强大,到时候让这些匈奴人都来学我们的礼仪学我们的文化,他们就会彻底变成我们的人,对不对?”

  李牧果然是一代名将,能从赵学的一点点话里就想到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汉族还没有形成,可是李牧的思想在后世里分明就是汉化少数民族的政策,他已经开始从一个只知道杀人的将军蜕变成一个会利用阴谋诡计的人了。

  不管右贤王跟大单于发生矛盾之后打不打得起来,对于赵国来说都是好事。通过赵学的挑拨离间,那两个部落自然不可能和平共处下去,而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对赵国都是此消彼长,没有任何损耗。可是匈奴说不定就会从此一蹶不振。

  这套计划就是按照赵学的设想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所想的那样,他并不想直接就把匈奴杀光,那样对赵国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只要匈奴还有残存的力量可以吓唬中原人就可以了,否则长久下去中原人警戒的心态就会消失了。

  “公子,接下来的事情,您有什么计划或是行动了吗?需不需要我来参与?”李牧一想到赵学这个计划有如此成功的妙处便兴奋不已,他实在是想亲身经历这些计谋,看着那些匈奴人因为己方的阴谋诡计而溃不成军时他就会非常高兴。

  “哎呀李牧啊,有计划也不能让你去做啊,现在匈奴人哪个不知道你我两个人?我们亲自去做的话岂不是落人话柄么,到时候让看出来可怎么办啊。”赵学有些哭笑不得,李牧立功心切都把这些事情给忘了。

  李牧这个名声在匈奴人里自然不必说了,赵学的名字这些日子以来也在匈奴民族的圈子里传开了,所以除了打仗以外他们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亲自去做。至于分化敌人这种事情,当然要找敌人内部的人来做了。

  汉人在抗满、抗日时期出过吴三桂、汪精卫这种汉奸,之所以叫汉奸,是因为他们本来是汉人,汉人当中的叛徒就是汉奸。

  赵学现在想的可是非常好,他要培养出匈奸,匈奴人自己的叛徒来执行他的计划才是最好的选择,不然的话没人会相信。

  相对来讲,哪个民族都出现过败类,所以赵学想要从匈奴人里找到两个执行自己任务的人实在是太简单了。

  “我们让那些被俘虏的人去做这些事情?”李牧再一次抢答。

  赵学点了点头:“是的,让匈奴人去离间匈奴人,我们只要看戏就可以了,我们所控制的那些俘虏,不管是已经招收到军队里的还是关在监狱里的,都是右贤王的人马。让他们去跟大单于说右贤王叛变的消息一定会更加让人可信,不是吗?”

  “大单于啊大单于,这次你可是真的要栽了,看着我们准备收拾你吧。”李牧的嘴角显出起了一抹诡异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