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九章





  魏国陈兵的风波很快就停止了,因为直到赵国的三十万大军抵达边境后,魏国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双方现在就是出于对峙之中。而赵国派出的使者却没有一个能见到魏王的,全部被挡驾了。所以,赵国上下也并不知魏王此举究竟何意。

  又是半月的时间匆匆流逝。

  傍晚,相邦府密室。

  “公孙龙,边境的匈奴又蠢蠢欲动了,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放下了手中的密保,平原君皱着眉头问道。

  “平原君,在边境抗击匈奴的将领名叫李牧,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有他在边境镇守,绝对是固若金汤。虽然无法反攻,但也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公孙龙信誓旦旦的保证到。

  “哦?李牧?李牧?”来来回回念叨了几遍之后,平原君赫然发现,自己对此人竟然毫无印象!不由的问道:“此人是忠于赵王的?”

  “这,老臣不知。”公孙龙说完,平原君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公孙龙连忙补救道:“主人,此事是这样的……”随着他的诉说,平原君的脸色逐渐回转。

  其实说起来,这事也确实不怪公孙龙。原本镇守在匈奴边境的大将以及其副手在一次冲突中被流矢所伤,随后不治身亡。而当时赵国上下的目光全部集中在长平之战上,根本顾不上边境的冲突!虽然有人注意到了,但也不太受重视,几个军事大臣商量一下后直接拍板,由边境军衔最高者暂时代理大将,统领边境的五万大军防备匈奴。

  而那时,整个边军中军衔最高的就是李牧了,所以他稀里糊涂的成为了边境最高指挥官。不过李牧也不亏名将之名,形势雷厉风行,战法出众,用了半个多月就击溃了匈奴的进攻!看到这点后,那几位军事大臣也感觉倍有面子,所以也直接让李牧转正了。

  紧随其后的便是长平之战失利,四十万赵兵被杀,秦国大军直指邯郸,小小的边境就连那几个军事大臣都无心查看了。当时的平原君也是尽心竭力的组织邯郸之战,自然不会知晓边境之事。公孙龙注意到了,却没有告诉平原君以防他分心。随着形势越发危机,他也就把这事抛在了脑后。

  至于公孙龙为何对李牧如此有信心,还是因为在长平之战失败后,匈奴以为有机可趁,所以组织了十几次进攻。但每次都被李牧用极少的代价击退,这样铸造了李牧在边境的威名!这还是公孙龙在翻阅战报时候发现的,当时他就对李牧生出了兴趣。

  “这人有意思,是大将之才啊!”细细的听完李牧的介绍后,平原君极为兴奋,因为在赵学之后他又发现了一名帅才!“无论如何,一定要让李牧归附于我!”霸道的话语从平原君口中吐出。

  想了想后,公孙龙说道:“老臣建议,不如让赵学前去!一是可以历练一番,而是探查一下李牧的口风,看看有没有拉拢的可能!”

  “好!按你说的办。”平原君也没犹豫直接拍板决定。

  第二天清晨,赵学刚刚起床就接到了仆人的话,说是平原君召见。匆匆的洗漱一番后,赵学便策马来到相邦府。

  “呵呵,公子早膳吃了么。”见到赵学后,平原君笑呵呵的问道。

  “听闻平原君召见,赵学自然飞速前来,还未吃早膳。”饿着肚子的赵学自然是如实相告,大清早的把我喊来,我当然得蹭顿早饭吃。

  平原君微微一笑,随后轻拍双手。几息后,十几名美婢端着各种吃食走上大堂摆与桌上。

  饥饿多时的赵学也没客气,直接开吃。席间,平原君忽然问道:“不知公子可曾听过李牧之名?”

  赵学动作一顿,用一种极为疑惑的语气问道:“李牧?他是谁,很有名么?”

  “自然,他是赵国的边境大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率军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并且损失甚小!”平原君并未从赵学的表情、动作、语气中发现什么,不由的在暗中嘲笑自己太多疑。

  “多次击退匈奴?”赵学顿时来了兴趣,兴致勃勃的说道:“那此人确实是良将之才!匈奴人天生精于骑射,极为难缠,每次进攻都会给边军造成极大的损伤。这李牧能以极小的损伤击退匈奴,厉害厉害!”说道最后,赵学由衷的夸赞道。

  “赵胜准备让公子去边境历练一番,公子意下如何?”轻抚一下胡须后,平原君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平原君之名,赵学莫敢不从。”也不吃饭了,赵学恭敬的施了一礼。

  想了一下后,平原君继续说道:“恩,除了历练之外,还请公子注意一下李牧此人对我看法如何!”

  “没问题,那么赵学告退。”拍胸脯打包票后,赵学提出了告辞。

  平原君也没有挽留,只是客气了几句就让赵学走了。

  出了相邦府,骑在马上的赵学被冷风一吹,才稍稍平复了那跌宕起伏的心情。早在平原君刚刚说出李牧名字的时候就吓了赵学一跳,要不是他反应快用语气以及变化动作掩饰了一下后,平原君一定会发现自己知道李牧的事实。

  “nnd,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老子怎么可能不认识!李牧啊,擦,老子要见到李牧了!”虽然来到这个时代赵学已经见过了不少名人,但李牧确是最让他激动的一个。因为跟别人不同的是,李牧的名声是打匈奴打出来的!数十次击退匈奴,斩首十数万,以鲜血在边境铸造了李牧的赫赫威名!

  “唔,不过赵胜让我问李牧对他感觉如何?这是什么意思。”想了半天之后,赵学恍然大悟,这厮是要自己试探李牧是不是又拉拢的可能!如果有的话就拉拢李牧让他投入平原君的阵营。

  “啧啧,一方大将手下数万兵卒,竟然没人知道他是归属于哪个阵营的,哈哈哈哈哈,有意思。”想到这里,赵学在心中暗乐。

  晚上,赵学府上。

  王乙五兄弟、黑夫、鲸蒲、公孙善齐聚一堂。

  “今天平原君跟我说,让我去边境抗击匈奴!你们有何建议,对匈奴了解多少?还有,边境的领军大将叫李牧,有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待到众人聚齐后,赵学说道。

  诸人却是面面相觑,王乙五人就不用说了,前身为奴隶,虽然武力值不错,但也只是为了保家护院,其余的事知之甚少。而黑夫鲸蒲二人也是从山村来出来的娃,虽然听过匈奴之名,但却不太了解。只有公孙善能回答赵学的问题,自然也是由他率先开口:“公子,我先来说道一二吧。匈奴乃是边荒蛮族之一,天生精于骑射,在野战中杀伤力极大。我赵国自建国以来在野战中打赢匈奴的次数屈指可数,就算是赢了死伤也是远远大于匈奴!赵武灵王设雁门郡,主防匈奴!至于李牧此人,我倒是没什么印象。”

  根据公孙善的话,赵学也逐渐回忆起了雁门郡,也就是后来雁门关的一些情况。

  记得当时百度词条的介绍就是: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至于其余的却是唐代之后,暂且不表。

  “既然公孙善不知道李牧的情况,那我就来说说吧。”清了清嗓子喉,赵学面色严肃的说道:“李牧此人乃是不可多得的帅才,依我看来,如果继续磨练的话,那将成为堪比秦国白起、王翦、我国信平君的大将!”

  听到这里,除了公孙善之外,其余几人确是没有什么表情。他们虽然听过白起、王翦、廉颇的威名,但却没有什么具体印象。鲸蒲更是直接说道:“什么李牧王牧的,肯定比不上公子大才!”这句话倒是引来了诸人的一致赞成。

  赵学则是跟公孙善对视一眼,无奈苦笑。随后赵学详细的介绍了一下李牧、白起、王翦、廉颇等人的战绩,这才把几个浑人镇住不在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