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1 / 2)





  本在垂头思忖的蒲先生被惊得一跳,连声道:“不敢,不敢。”

  而王特使兴致正盛:“此行至少有一处收获:便是日落之前,夜叉果真无从加害我等。想此行虽以身犯险,但幸有蒲先生指点,故得全身而退,实可谓大开眼界。”

  蒲先生苦笑回礼,道:“不敢当。不过依王特使之言,我狐鬼居士却有一事相请,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请讲。”张县令颔首道。

  “不知可否动员此地百姓冲入寺中将蓬蒿尽除?”

  “什么?!”我等闻言,皆大惊失色。而张县令瞠目道:“蒲先生何出此言?”

  只听蒲先生淡然道:“以我观之,寺中夜叉之骨,怕是正匿于蓬蒿之中。若张大人尽除蓬蒿寻得妖骨,一来可驱除妖邪重续寺中香火,以保本地太平;二来夜叉妖骨乃是稀世珍奇,连城一词且不足以形容其价值,若可取之埋入此地凶脉,以毒攻毒,可驱万千灾祸。”

  张县令闻言愈喜,忙抱拳道:“多谢蒲先生指点!待明日修缮工程完成,我定招呼众人速取夜叉妖骨。”

  蒲先生拱手回礼,叮嘱道:“日落之后,日出之前,阴雨连绵不见日时,绝不可妄自踏入寺中强取,还请张大人切记。”

  “谨遵蒲先生指示。”张县令恭敬道。

  谈话间,已不知不觉回了衙门大门。我等纷纷下马,将马匹交给衙役照顾,便回府中歇息。待用过晚餐,王特使因与张县令有公事相谈,便双双告辞。我、蒲先生、玲三人用餐罢了,也一同去了书房交谈今日见闻。

  待将门窗关紧,我笑问:“蒲先生,返程时夜叉妖骨一番言论,可是真有此事么?或是为彻查寺中所说?”

  蒲先生嘿嘿一笑:“飞,此事不可妄语,可谓天机不可泄露!何况若众人解去疑虑,再续寺中香火诚心向善,自有千百福报,又怎可说我所言失实?”

  我答道:“不说此处。蒲先生此举,莫非是笃定蓬蒿中藏有证物?”

  “正是。中庭蓬蒿没人,可谓藏匿证物绝佳场所。待我等明日往衢州亲耳听闻宁采臣说辞,再与张大人于蓬蒿中所获证物仔细比对,定可见个分晓。”蒲先生信誓旦旦。

  “看来蒲先生是咬定宁采臣逍遥法外了么?”

  蒲先生一笑,道:“我虽无证据,但此事极端可疑。飞,以你捕快身份而言,宁采臣某日忽临一人迹罕至的荒寺,数日后与一来历不明女子共返家中,寺中却寻出具骇人尸首,莫非不可疑么?”

  我点头称是:“蒲先生所言不假,但我等先前也认准,宁采臣并无不打自招之理才是?”

  蒲先生抚须道:“不错。此处我亦深感困惑。不过此时尚早,待明日与宁采臣夫妇二人亲口问得传言再加论断不迟。”言罢又道,“且不说此处。如今此案中另一处谜题,我实甚为苦恼:若我等推定宁采臣与其妻乃是杀害寺中之人元凶,此二人又怎得弃尸于上锁舍内?料想宁采臣之身份,我等想是不得轻易将其捉拿拷问。若宁采臣咬死此处拒不认罪,怕是极为棘手。”

  我颔首称是,遂转身仔细清点书架上标记;不一时,扯出一本笔录。我见封皮上标康熙八年,己酉,便取过小册放在桌上翻开,与蒲先生道:“不知七年前院试当在什么时节?”蒲先生掐指一算,道:“秋。”

  我闻言速将小册唰唰翻过,道:“九月一十七日,巳时末,三生登堂报案。蒲先生,三员外县考生证词在此。”言罢我将小册摊在桌上,以供蒲先生与玲二人一览。

  片刻,蒲先生道:“三人先依次看过西厢各间僧舍,便往东厢僧舍探察,不想未行出几步,忽嗅得一股恶臭。循之而去,三生透过一舍窗口,正窥见屋内血腥横尸,登时吓得魂飞魄散,夺路逃出荒寺直奔衙门府投案。投案罢,三生坚不肯返归寺中引路,只是躲在客栈中闭门不出。”

  略加思索,我忽灵光一闪:“三人并未提及房间落锁,又不肯与众衙役共返寺中查看,莫非……”

  “多虑。飞,”蒲先生答,“若三人在窗外窥见惨遭剖腹的尸骸,却仍有尝试开门之举方才可疑。何况三人若真在此耍了手段,又怎会不亲与众衙役返回寺中以确信众人遭得蒙蔽?此三人举止合情合理,并无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