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49-笼络胡宗南(1 / 2)





  49-笼络胡宗南

  回到陕西,刘潇立刻行动起来。

  一方面,刘潇根据委员长的意见组建了行营参谋处、政治处、后勤处等机构,有关人员的任命报军令部批准。

  同时组建第5集团军,陈明德辞去22军军长一职,升任为第5集团军司令,江伟戊为集团军副司令兼23军军长,原22军副军长刘思辰为第5集团军参谋长兼第22军军长,江易武为集团军政治处主任,汪友成兼任集团军情报处处长。

  由于所任命的基本上是刘潇的人,蒋介石虽然最后勉强同意了,但同时也让戴笠派黄埔六期的杨之中,通过军令部任命为第5集团军副参谋长。

  刘潇同时电请傅作义,安排好进驻包头的马家军一个骑兵军。考虑到马家军的生活习惯和军纪问题,务必保证其后勤供应,并在包头成立宪兵团,对马家军进行严格约束。

  另一方面,刘潇将38军、46军、43师移驻西安周围,21军团驻守潼关。各部队立刻将花名册上缴到行营,便于进行后勤保障,严禁空饷事件出现。

  行营派出巡察组,对各部队进行巡视,并根据各部队武器装备的实际情况,在各部队之间进行武器调配。

  各部队团、营级军事主官必须到设在西安的陕西步兵学校学习。学期三个月,学习内容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现代军事战术理论。考试合格者方可回部队继续任职。

  各部队军、师军事主官集中在西安新城大楼学习。刘潇和陈明德负责现代军事战役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由行营政治处处长高翔林负责,未设具体考试要求。

  各部队连排级军官必须进入各师、团的教导队学习。教员由22、23两军抽调人员,负责思想和军事技术教育。

  各级部队的队伍管理,由本部副职军官暂时负责。

  在安排好上述事宜后,刘潇又马不停蹄的赶到胡宗南驻地。

  对于胡宗南这个人,刘潇确实有点头疼。

  黄埔一期,蒋介石的亲信,“力行社”与“复兴社”的创始人之一,在中统和军统都有人脉,目前手中握有装备精良的第一军和第八军。对其改造的可能性没有,但搞好关系则可为今后的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胡宗南部一到驻防地,刘潇就让江伟戊以老同学的身份到17军团司令部去看望胡宗南,随行带去三万五千块大洋和十卡车面粉、三卡车条猪。

  对于这个刘潇,胡宗南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论和委员长的关系,自己是黄埔一期,剿共的有功之臣。

  可这个刘潇也非等闲之辈。听戴笠说,委员长当年在上海滩的时候就认识,资助过国父和委员长,委员长任黄埔军校校长也有他一份功劳。在美国有大笔的资产,在陕西发展工业的时候,把蒋、宋、孔三家都拉了进来,在利益上和这三家有说不清的纠葛。还是蒋夫人和宋子文的干弟弟。

  绥远一仗,刘潇确实打出国民军的气势。但自己从军多年才是个中将,他也就一仗成了中将,现在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这让胡宗南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听说这家伙是一个坑蒙拐骗抢,什么都来的奸商。这种人当西安行营的实际掌权人,怎么能不让胡宗南感服气呢。

  不管怎么样,他好生对自己,自己也好生听他的指挥。如果他以官压人,我胡宗南也不是好惹的。

  所以刘潇来的时候,胡宗南只是站在军团司令部门前台阶上等候,并没有到车前迎接。

  西安行营的车刚停下,刘潇第一个跳下车来,紧赶几步上前握住胡宗南的手说到:“胡军团长辛苦了。上海一战,第一军打的艰苦啊。但就是这一仗,让日本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也是不好惹。

  现在抗日英雄来到陕西,我怎么也应该尽地主之谊。有什么要求,军团长说!只要我刘某人能够办到的。”

  见刘潇这么客气,胡宗南微笑着把刘潇让进司令部里。

  待副官沏好茶,胡宗南傲慢的说到:“刘副主任这次来到我第17军团,由什么事吩咐啊。”

  刘潇哈哈一笑到:“军团长说笑了,您乃国军名将,抗日英雄,我和国人感激还来不及,哪敢有什么吩咐。这次刘潇来贵军团驻地,也就是想看看军团长有什么需要的,请军团长直说。”

  胡宗南也不客气,开口说道:“淞沪会战,17军团伤了元气,到现在损失的人员和武器还没有完全补充下来,不知副主任可否催一下?”

  刘潇微笑地说道:“武器方面我马上发电报催一下,让武汉方面尽快准备好,到时候我派车去运过来。至于兵源方面,37军余部已经按照委员长的指示划拨给军团长了,来陕西的路上,军团长沿途也顺便补充了一部分,部队现在应该是足额满编,剩下的就是对他们的训练。军团长历来训练有方,这些新兵要不了多久,肯定会成为骁勇善战的国军精锐。我说的对吧,胡军团长。”

  两人相视一下,随即都哈哈大笑起来。

  刘潇接着说道:“绥远战役,小弟我缴获了一批日军装备,枪我就不给军团长了,口径不一样,容易造成后勤保障困难。日军的火炮基本修复如新,如果军团长有意,那天我陪军团长去看看,看中的全拿走,就算是小弟的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