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节(1 / 2)





  傍晚的时候,大家忙完农活,收拾完家里的闲杂事物,便又聚到裴静姝这边的院子乘凉聊天。

  裴静姝这边的院子宽,而且平平整整的,随时都很干净,院子里也有足够多的板凳,大家坐在一起拉拉家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才去街上买了一对小猪,这小猪的价格涨得可高了。也不知道到年底的时候能长到多少斤,没准今年就没有年猪吃了。”唐二哥感慨地说道。他家比较惨,两只猪都死了,最后只剩下两三只鸡。

  “你好歹还有两三只鸡,我家可是一只鸡都没剩,死得那个干净。”李大娘痛心疾首。

  “我们金沟村,除了裴静姝和何婆婆,谁不惨?”丁大嫂道。

  “说起来同样是养鸡养猪,怎么静姝你家的鸡就一点事都没有?传点秘诀给我们吧。”刘二娘说道。

  “可能是我和你们隔绝了,养动物也要给它们舒适干净的环境,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禽病。”裴静姝也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他们,而且在瘟疫那段时间,裴静姝也让窦涛尽量不要跟别家的牲畜家禽有接触,这样也可以减少传播机会。

  众人想想,裴静姝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不过他们养点家禽,哪有那么讲究的,就连他们自己人都没那么讲究。

  “你家的鸡和猪长得那么快,除了养得好,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秘诀啊?我不求像你们家的猪那样长得壮,只希望年底能够长到两百斤,这样就可以吃到年猪肉了。”刘明秀说道。

  “想要短时间养肥,其实也不是不可能。”裴静姝想了想说道。

  第97章

  一听裴静姝这么说, 众人都来了兴趣, 刘明秀赶紧催促道:“静姝快说, 怎么才能让猪长得快?我年底还想吃年猪呢!”

  “可以给猪配增肥的饲料。”

  “我们哪有钱买那东西?就算我们生产队里的猪,也吃不起猪饲料呀!我们河坎乡还没有猪饲料卖呢!”唐二哥说, 他倒是听说城里有猪饲料, 那东西非常贵,不过猪吃了长得快。

  “我不是让你们去买猪饲料, 而是自己配点猪饲料。”裴静姝说道。

  “我们哪会配猪饲料呀?”刘明秀叹了口气,要是他们会配猪饲料, 那养的猪也不可能一年下来才涨两百来斤了。

  “你们喂猪糠头红薯皮加猪草,这也算是一种简单的猪饲料。要想让猪增肥,就得配出适合他们各个阶段吃的猪食, 你们只顾着给它们吃营养不高的煮青草, 就不要怨他们不长肉。”裴静姝说。

  “糠头红薯皮也不是四季都有,我们家里那点米糠, 撒到猪食里面完全看不见。”

  “就是, 那些猪倒是想吃好的, 我最近几天在做豆腐皮, 那些豆渣吃不完,馊掉了, 就喂给它们, 它们倒是吃得很香。可家里就只有那么些豆子, 用完之后, 也就没了, 到了没猪草的季节,他们只能吃腐猪草。”丁大嫂说道。

  当地人说的腐猪草其实就是把过剩的红薯藤等挖个坑填埋上,等到作物缺乏的季节再拿出来喂给猪吃,大概给腌制腌菜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不加盐。这种腐猪草自然没有什么营养,猪也不喜欢吃,但农忙时候大家都没空去找新鲜猪草,也由不得那些猪选择了。

  他们这样养猪,能涨得快才怪。

  “人要荤素结合,饭菜结合,猪也是一样,你们只给它们草吃,它们当然就长得慢。精饲料也并不是要大量给,只要每天加上1~3成,猪自然就长得快了。这精饲料也讲配方……”裴静姝侃侃而谈。

  她会知道这些东西,也是她父母的功劳。前世她父母开饭店的时候生意很好,人脉也很广,当时为了去找可靠能长期合作的货源,他们还去别人的养猪场里参观过。裴静姝也跟着他们一起去的,那养猪场为了节省成本,就自己配饲料。

  她那个时候还正在上初中,对这些事情只是觉得新奇,问了养猪场的负责人一些问题。只可惜年代久远,她已经忘了许多,不过她现在有禽圈系统,也可以从各种数值上总结出适合猪生长的配方。

  “静姝啊,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都是笨人,你给我们讲的这么细致,我们也未必配得好,不如我们出原料,你帮我们配。是缺了什么东西,就给我们说,我们能弄到手的都给你弄过来。我们都笨手笨脚的,也没配过这种饲料,怕到时候把粮食糟蹋了,也没有成效。”李大娘笑嘻嘻地说。

  现在这群人对裴静姝已经到了盲目崇拜的程度,裴静姝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做得风生水起,他们也可以跟着喝点汤。李大娘前段时间也背东西去曾家那边卖,还顺便去曾家的猪圈看过那几只猪,虽说那些猪长得也确实很好,但是和裴静姝家的还是有区别的。

  那曾家花了那么多钱,最后一场猪瘟鸡瘟,就全都死了,也是惨。听说这次亏得他们连猪崽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他们手上收的那些蔬菜粮食,因为没有处理过,也放不了多久。

  李大娘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在场的人都纷纷附和:“静姝,这个活还真的只有你做得了,我们都没有配过,不敢拿那些粮食来做试验。”

  其实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把各种杂粮混合在一起,是当下的人把粮食看得太重要了,就连豆渣米糠都舍不得浪费,想让猪快点成长,又舍不得下本钱。

  裴静姝想了想说道:“也行,今后我这里收豆渣、玉米、米糠等,你们家里要是有,可以拿到我这边来,我按价钱收,到时候给你们配饲料,配好的饲料也按价钱卖。你们也可以用东西来换,三斤干豆渣换两斤饲料,玉米也是一样。”

  大家心中估算了一下,觉得这种换法也符合他们的预期,只要能够缩短猪的生长周期,这些成本他们是愿意复出的。毕竟到时候猪一杀,就能够快速回本,还能小赚一笔。

  有了猪饲料,他们也可以少找一些猪草,这也算减轻了负担。现在的农村连猪牛吃的野草都难找到,毕竟家家户户的自留地不多,地里的作物根本不够猪吃,都需要找鲜嫩的野草。

  顾明春和窦老九终于回来了,窦老九在窦家那边倒是过了一段相对舒坦的日子。窦老九在家里挣工分,吃得也比顾大娘这边好,做的活还相对单一,没有那么累。

  不过顾明春在窦家却过得没有自己想象中好,窦母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念叨的老太婆,对外来的儿媳妇也特别挑剔,老是嫌顾明春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现在顾明春还没有嫁到他们家里去呢,那窦大娘就开始挑三拣四了,今后嫁进去之后,那日子还能过吗?

  顾明春在窦老九面前抱怨了许多次,窦老九只会打哈哈,劝她不要跟窦母计较,窦母到底是老人家,听听也就算了。只是顾明春不是那种容易善了的个性,一旦这点龋齿埋藏在了心中,就很难消解。

  顾大娘见他们回来,也没什么好话,“你们嘴上的几天可长了,这一去就是一个月,你这还没嫁过去呢,就舍不得回来。”

  “我哪里是舍不得回来,我又找不到路,当然只好等老九一起了。他妈一直留着他,我有什么办法?你以为我想在他们家呀!”顾明春也没好气,她在窦家过得也很委屈。

  窦家那群人一个个趋炎附势,见她在顾家跟其他几房关系不好,就拿捏她,背地里讲他们听来的那些坏话。顾明春现在可恨了,她原以为去窦家可以摆脱在金沟村这边的阴影,没想到这些阴影跟随她不散。

  窦老九一来,顾大娘就让他去给自己铺院坝,最近几天下了雨,要是这院子不处理一下,就没法晾晒作物。

  今年村里大部分人种的作物都是裴静姝带回来的新品种,那些新品种比他们以前种的作物品种要早熟一些,所以现在很多人的豆子都已经收完了,而顾大娘这边的豆子才刚刚成熟。

  遇上这种阴雨天气,如果作物不尽快晒干,那很容易就会发芽,发了芽的作物就没什么用了。

  “这院子没有牛粪也没法糊平啊!”窦老九就对顾大娘说道。

  农村的院子大部分都是土坝子,能够像裴静姝那样用石板铺成坝子的,那绝对都是有钱人家。土院坝的缺点非常明显,一下雨就会变得很泥泞,因此基本上每年都会铺一次。铺这种土院子,需要用到牛粪,把牛粪涂在上面,才能让院子变得平整,干掉的牛粪没有气味儿,晒东西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灰尘,再遇上下雨天也不容易变泥泞,比纯泥土地面好。

  “你去养牛的人家借一点吧!”顾大娘就说道。

  “我和你们村里的人不熟。”窦老九说。

  “不熟多说两句就熟了,长一张嘴就是用来说话的。”顾大娘道。

  窦老九一脸郁闷,金沟村里就只有裴静姝家里养着牛,而裴静姝和顾大娘家又水火不相容,窦晓霞以前给窦老九吃食,也是偷偷摸摸的。这牛粪虽然不值钱,可依照她们两家人的关系,窦老九觉得自己也未必要得到手。

  窦老九犹豫不决,他去和不去都十分为难。去了双方尴尬,不去问,那又没有牛粪。队里其他村倒也有人养牛,但一来他不熟,二来去问的话,别人也会反问他为什么不去裴静姝那边担些回去。

  窦老九就把他的侄儿叫过去,“小涛,最近长胖不少呀!”